2021 年 7 月 30 日,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升至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有望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长期专注于中高端制造细分领域、有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并非是新名词,早在2012年这一概念便被提出。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共评选出4762家企业,通过匹配共筛选出298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机械设备71家,占比24%。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机械设备为第一大行业。
“专精特新”政策旨在培育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机械装备制造业作为“专精特新”政策支持的第一大行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和其它零部件组装成为产品。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
1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4个特点
1、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生产,产品工艺经常变更,生产计划变动频繁;
2、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生产方式以订单为主,市场预测为辅;
3、生产过程主要为机加工、再把各个部件装配起来,装配是关键,加工设备众多;
4、半成品、外购件较多,频繁的出入库,要求BOM及库存的精确度较高。
2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3大管理难点
1
计划难管理
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客户要求的交货时间越来越短;
生产计划受市场影响大,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导致计划管理任务重,计划准确性不高,市场难预测。
2
生产难协同
机械制造业生产模式主要是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产品生产形式表现为多品种、小批量,存在插单情况,对生产过程的协同要求很高;
边研发、边生产,存在项目制造生产模式,产品的生产变更频繁,直接影响了生产成本的管控,特别是项目制核算成本的生产模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成本和企业的盈利;
产品生产流程长、质量管控点多,难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所以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的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3
现场难管控
机械装备行业产品结构清晰明确,但产品配置复杂,BOM层次多,导致生产订单的下达和现场工序的管理复杂;
生产现场物料和物流的管理、线边仓的管控是重点,半成品、外购件较多,对库存精确度要求较高;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频繁出入库,物料的上料、下料、防呆防错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3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2大数字化需求
1
产供销协同
机械装备企业需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准时交付,而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工位比较分散、工艺路线不固定、资源分配随机等问题,所以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合理安排至关重要。需充分考虑市场、供应链、制造现场和客户等因素,编制科学的生产计划,同时为更好的利用资源,需及时反馈生产现场的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2
生产过程数字化
生产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实时统计分析对生产效率、质量控制等都非常重要。对线边仓的管控,物料需要及时补充,可以随时叫料;对设备故障、工艺异常、质量报警信息需要快速处理、记录和分析;充分利用条码和设备数据采集,减少人工录入数据操作。
4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规划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建设需从三方面做起,首先需从做好企业的计划源头开始,二是加强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管控,三是在现场管理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落地。只有贯穿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管理、现场管控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建设,才能更高效的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设计、“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的产品以及业务“新模式”的创新。
计划管控
1
建设计划协同、实现物料平衡
机械装备制造业也需根据市场预测、销售计划、客户订单等制定合理的主生产计划,制订主生产计划需综合考虑库存信息,并与关键资源的能力计划进行平衡,按照面向订单、面向库存、面向装配的生产策略,以及物料的紧缺性等因素,规划物料的计划策略(MPS/MRP)。
物料需求计划的制订需综合考虑库存信息,并与能力需求计划进行平衡,保证各部门计划互相协调,避免出现缺料情况,通过物料替代、定单取消、定单交期提前/推迟等各项建议,解决紧急插单、订单变更问题,通过多版本MPS/MRP模拟运算结合能力平衡计算,可以从不同角度检查生产计划、外购外协计划制定得合理性,择其优者而用之。